桑叶地图——天然植物提取物的世界通用语言
日期:2025-07-10
提到桑叶,可能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是蚕茧和丝绸,的确,作为桑蚕养殖业的唯一原料,没有桑叶就没有民族富强的丝绸之路。
中国是桑树的故乡,就连我们曾经的地图也是桑叶的形状。其实一棵桑树全身都是宝,桑叶养蚕可以结丝制衣,桑葚果吃了补肝益肾、 桑树枝可以祛风湿通经络,桑根皮在古代是外科手术的线,甚至烧成炭的桑木也可以治疗目赤肿痛。但是很多人忽略了桑树最值得称道的一宝——降血糖有神奇效果的桑叶。
古书记载糖尿病为“消渴症”,是以消瘦和饥渴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。中国目前有2.33亿糖尿病患者,加上高危人群,超过5亿了,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。而且,并发症有一百多种,危险指数仅次于冠心病。但是一物降一物,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桑叶“汁煎代茗,能止消渴”。由此可见,自古以来,桑叶针对糖尿病的对症治疗,就已经非常明确和成熟了。只是,桑叶治疗糖尿病的原理,千年来一直是个谜。或者说,只是凭经验在治疗,而缺乏一种能够推广到世界的“通用语言”。
直到上世纪的1976年,经过数十年的艰苦科研,科学家终于破解桑叶降糖的千年之谜,桑叶中能提取出多种生物碱和多糖成分,其中之一就是具有降糖功效的DNJ元素。DNJ除了能温和持久地抑制血糖浓度外,还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,其作用机制表现为多成分、多靶点、多途径、多效应等特色和优势。也就是说和普通的单纯降糖因子相比,DNJ可以做到高低双向调节,针对多器官能做到靶点降糖。自然界中,桑叶的DNJ含量最高,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桑叶是糖尿病克星。
有人说DNJ是下一个青蒿素,因为从提取、检测和纯化技术讲,无论从中医典籍、中药实践,还是科学研究、应用前景等角度来看,青蒿素与DNJ都非常类似。两者唯一的区别是,青蒿素早已“功成名就”,DNJ则刚刚“声名鹊起”。
我们可以做个比较,1969年,屠呦呦加入中国“523”抗疟计划中医中药专业组,任组长。当时的基本思路是采取民间验方,然后用有机溶剂分离药用部位,并进行相应的药理筛选和临床验证,在808种的可能的中药中并未没有青蒿,直到偶然看到东晋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中将青蒿“绞汁”用药,才得到启发的。1972年初,抗疟有效单体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,1975年,确定了青蒿素分子式和分子结构。
1976年,日本科学家在桑树的根和枝条中首次检测到DNJ。1994年,从桑叶中分离出6种生物碱,实验下来,DNJ和Fagomine联合的降糖实验效果最强,且远远高于已知的其他天然植物因子。DNJ的分子结构1997年确定。
中医受到质疑,主要就是因为见效慢,剂量的主观随意性比较大,如何获得稳定而精确的DNJ检测方法,难倒了全球科学家,这就像一个金矿石的黄金含量需要检测;把黄金提炼出来需要另一种检测;把黄金和其他金属混在一起,还需要一种检测方法。
中国是桑叶的故乡,非常遗憾,第一个检测到DNJ科学家的不是中国人。不过,我们抓住了另外一个机会!中医药标准化是让中医药国粹走向世界的必然通道。2007年,希尔天然药业很幸运地研究出复方制剂中DNJ的精确检测方法,以及最为有效的DNJ+Fagomine配比方法,填补了国内外空白。申请了中国、日本、欧洲专利,获得PCT国际专利保护。市面上各种各样的桑叶、桑叶提取物,到底含有多少DNJ、Fagomine?我们掌握了专利技术,就可以检测出来。而对于桑叶的植物提取物DNJ来说,这种检测方法的标准制定,是通向世界的一种通用语言。
美瑞桑®桑叶提取物作为药食同源物料,可以少量添加到食物和饮料中, 减轻高GI食物对人体的影响。在减肥、降糖、降脂方面疗效显著,可长期服用。
美瑞桑®桑叶提取物已申请PCT国际专利 ,在日本、 欧盟已获得授权。
任何一种治病救人的原材料,必须有足够的量才能真正造福普罗大众。我国国土面积广袤,民众勤劳,加上丝绸工业的发达,早在三百年前的18世纪,就成为了世界上桑树种植面积最广泛的国家。如今,我国桑叶的世界保有量也是遥遥领先。这意味着,药用价值超高的桑叶,并非高高在上的奢侈品,是可以走到寻常百姓家的。
我们细细地算了一笔账,我国桑园面积大概1300万亩,亩产3吨左右,每年可以采摘鲜桑叶约4000万吨,其中大部分用于养蚕,假设1/4也就是1000万吨用于晒制干桑叶,按照5公斤鲜桑叶晒制1公斤干桑叶来计算,也就得到200万吨。
DNJ在干桑叶中的含量约为千分之一左右,一吨干桑叶最多提取一公斤DNJ,假设这200万吨干桑叶都符合标准并且全部用来提取DNJ,一年能生产200万公斤DNJ。
一公斤DNJ可以满足166个人一年的食用量。折算下来,中国全年200万吨干桑叶提取的200万公斤DNJ能供应3.32亿人一年的食用量。当然这是非常理想的状态下的估算。因为春夏秋冬、东西南北的桑叶,DNJ和其他功效物质的含量是不同的。通过新品种选育及定向培植,可以降低桑叶的地域、季节的区分与限制,从源头上提高质量。
回到刚才的话题。植物提取物的知识产权含量很高,没有专利技术,寸步难行。我们是工厂,就要直接面对植物有效物质的分离纯化、功能或活性分析、制备工艺、制备装备、质量控制等专利技术的研发。这些专利技术语言,都是国际通用语言,这门语言掌握得越透、越深,越能生存,越拥有话语权。
2007年,希尔药业把现代科技融入到中华医学精髓中,生产萃取自天然桑叶的安全辅助降糖产品——【伊能启元】胶囊,在通过国际标准严苛检验,畅销美国市场七年后,在2016年荣归故里,造福桑叶之国的百姓同胞。
以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植物提取物行业,我们非常有自信!背后是五千年的中医药传统文明的积淀;身边是湖南中医药大学、复旦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校和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支持,我们有信心用好中国最好的桑叶资源,在全球领域开拓更美好的桑叶版图!
原标题「桑叶地图——天然植物提取物的世界通用语言」
来自:http://www.hnxeyy.com/dynamic/104201.html